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在线音乐 >> 在线音乐发展 >> 正文 >> 正文

在这个国家生活几十年,但你一生也未必有机

来源:在线音乐 时间:2025/3/18
00:48音频中的声音来自一位名叫闫光福的老人家,他生于年,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敦煌曲子戏的传承人。闫光福(年9月-年5月)录制这首敦煌曲子戏的时候,闫光福已经67岁了,却依然有说有笑、不厌其烦地弹唱着他终其一生守护的手艺。老人家说,他最大的愿望是希望年轻人喜欢曲子戏,于是我们收录了他的经典弦子弹唱选段《八洞神仙》,并在“本源声音博物馆”中与大家见面。但没想到当录制组回到北京后不久,老人家就不幸故去。本源声音博物馆-让古老而珍贵的声音得以流传-随着闫光福老人家的故去,敦煌曲子戏这一非遗音乐作品也渐渐陨落,而这是我们所有人都不愿看到的遗憾。除此之外,无论是凉州贤孝民歌,还是裕固族民歌,越来越多的民族瑰宝都逐渐被人们遗忘。因此,年,百度与那木厂牌合作,在21位国家及地方性民俗及人类学专家学者的学术支持下,从河西走廊到青藏高原跋涉公里,探访了位民间音乐人、非遗音乐传承人及民间音乐团体,将40种音乐门类、首民间音乐、条自然环境声、小时的民间音乐视频素材汇成了10首精粹的非遗音乐作品,让这些珍贵的“本源之声”得以留存和发扬。白金花裕固族民歌省级非遗传承人歌曲名称:《那个地方》“在张掖皇城的向阳村里,我们见到了裕固族老人白金花。她年少时曾随着家人游牧,从爸爸妈妈那里听到了许多裕固族的故事,也学会了许多裕固族世世代代传唱的民歌。游牧的生活让年少时的她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现在,她虽然年逾70,但仍在学习汉字。在厚厚的练习本上,罗列着她孩童般的字迹:我要学习,我要劳动,我要唱歌,我要幸福……她为我们唱的曲子名为《那个地方》,这首曲子表达了裕固族的信仰,它们是维持这个民族内心秩序的依靠:安静、自由、祥和、斑斓、光明和智慧……王月凉州贤孝省级非遗传承人歌曲名称:《贤孝开篇词》“一袭长袍,三座沙发,无数把乐器挂在斑驳的墙上,这就是年近80岁的凉州贤孝省级非遗传承人王月老爷子和他的家。王老爷子15岁时便已经失明,为了活下去,他开始跟自己的师父学习贤孝,学成后,同所有的贤孝艺人一样,背着一把琴,凭着一腔热血,开始了流浪卖艺的生活。如今,他在自己的院子里开了间“贤孝民间传习所”,不为别的,只为让贤孝能唱下去。他带来的《贤孝开篇词》又叫做“四句闲话”、“开场”、“四条对句”,贤孝唱词的开场白用简短简练的一首诗或几句话起兴,用来引入故事情节或点出唱词主旨。闫光福敦煌曲子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歌曲名称:《八洞神仙》“年5月16日23时08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敦煌曲子戏省级传承人闫光福先生在敦煌去世,享年67岁。作为敦煌曲子戏第五代传人,闫老从幼年开始便戏耍在堪称农村文化中心的戏窝子。后来,为学习这门技艺,闫老先后拜师学习三弦和表演唱腔。为了传承曲子戏,闫老用那双粗糙的长满老茧的手,到处搜集整理传统剧目,保存下了二十多个曲子戏剧目,几十万字的手抄稿,有的手抄本已经保存了30多年。他弹唱的《八洞神仙》,以唱词的方式讲述了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和曹国舅八仙过海的故事。今后,“本源声音博物馆”将不懈前行,继续采集宝贵的本源声音。百度和那木厂牌将在全国探索不同的路线,以每半年收录一期、每期收录10首歌的频率更新“本源声音博物馆”。也希望大家和我们一起,共同保护和传承非遗音乐作品!点亮非遗计划-我们一直在路上-其实,不仅是“本源声音博物馆”,百度一直以来都在为帮助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努力。早在年,百度就启动了“点亮非遗”计划,推出大型专题页“非遗百科”,希望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传承和发扬那些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百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6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