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在线音乐 >> 在线音乐介绍 >> 正文 >> 正文

浙大62岁主播上线,晾衣杆窗帘齐上

来源:在线音乐 时间:2025/5/11
疫情隔离了时空,却隔离不了知识与情感的传递。在紫金港校区大西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丛杭青办公室的灯光温暖着每个周三、周四的黄昏。他在小小的一方天地里坚守着教书育人的使命~这个春学期,丛杭青负责主讲的课程是“工程伦理导论”,他在“浙大钉”个性签名一栏写着“主播”两个字。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课堂视听体验,这位62岁的“主播”使出浑身解数,改造直播背景,制定“脚本”,打造多场景互动课堂,还在课间免费提供“云”观光校园服务。硬件升级,直播背景靠DIY改造手机、电脑、外接摄像头、领夹话筒,配上两座调光灯和DIY制作的背景,在疫情防控阶段物资购买不便的情况下,丛杭青的直播设备全靠临时拼凑。丛杭青直播硬件设备图解摄像头和领夹话筒是去年上半年买的,平时放在办公室里派其他用处,最近正好用来做直播。丛杭青又从家里找了两台可以调色温亮度的台灯当作调光灯。至于直播背景,一开始他在办公室找到两个铁架子,在铁架子顶端绑上一根家里晾衣服用的竹竿,再把家里落地窗的窗帘取下来挂在竹竿上面,这就制成了他的第一代直播背景。在试播后,丛杭青精益求精,对直播背景进行了升级,他找出办会议用的海报架,将海报架改造成夹背景纸的三角支架,最后安上一张大幅的灰色背景纸,利用旧物制成了第二代直播背景。第一代直播背景第二代直播背景此前,丛杭青曾经参与中国大学MOOC课程“工程伦理导论”的制作,并且获得浙江省高校首批“互联网+教学”优秀案例(线上线下混合课程)特等奖。七八百分钟的课程慕课制作经验,在灯光、声音和背景这些设计方面为他提供了一些借鉴。而对于“浙大钉”的使用,丛杭青和其他教师一样大多是从零开始,如今他已经得心应手。丛老师说:“我学习使用‘浙大钉’一周左右就能够上手了。我跟家里人建立了一个小群,在这个小群里面反复地操练。”场景切换,短视频缓解思校情学生们在得知丛老师是在学校的办公室进行课程直播后,常常请求他在课间休息时播放一些校园风光短视频。丛杭青为学生们的思校心切所感动,在每天前往办公室上班的路上用手机录下初春的校园风景,播放时将浙江大学校歌伴奏作为背景音乐,来缓解学生们在疫情期间对校园生活的思念。既要播放校园风光短视频,又要进行理论讲授,同时还要兼顾学生提问和课堂互动,如何做到有条不紊呢?丛杭青特地在课前制定了“专业模式流程检查表”,严格按“脚本”进行线上直播教学操作。他的课程大致分为四五个不同场景,上课前10分钟切换到场景1播放校园风光短片,同时进行数字签到;上课前20秒切换到场景2播放工程伦理导论的课程宣传片;到点上课时切换到场景3摄像模式,出镜向学生说欢迎语,介绍本次课程的内容大纲;讲课时切换到场景4屏幕共享模式,播放PPT讲课的同时兼顾学生临时提问;课上到15分钟左右时,通过互动面板进行课堂互动;课间休息时切回场景1,再次播放校园风光短视频。丛杭青制定的“专业模式流程检查表”丛杭青的流程检查表甚至精确到打开和关闭话筒、摄像头的时间。他说:“教师就是要做到让学生意识到,我们在时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