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声音》五强诞生,分别是:伍珂玥、王靖雯、姚晓棠、陈文非、贺三。
这样的结果大部分都在意料之中。
伍珂玥的粤语歌曲已经形成标签,有她自己的处理与理解,也有她自己的味道,只要一直唱粤语歌,伍珂玥很容易晋级五强。
姚晓棠从导师决战开始发力,先是战胜实力很强的董书含,然后在11进8获得专业评审满票,拿到榜首。
进步很大,实力很强的姚晓棠晋级五强也不意外。
陈文非一直都是廖昌永战队的种子选手,可以驾驭各种音乐风格,可以把很难唱的歌曲唱得好听。
实力很强并一直在线的陈文非晋级五强也在意料之中。
有意料之中的学员,就有意料之外的学员。
贺三是李克勤战队最强学员,这点是李克勤亲口所说。
贺三虽然在11进8排名末尾,但是贺三有很强的抗压能力,这种排名对她的影响并不大。
如果在8进5选对歌曲,超水平发挥有机会晋级。
当然,只是有机会。
因为有比贺三更容易晋级五强的学员。
比如:王馨。
王馨在8进5的表现中也很出色,并不比贺三差。
可是最终是贺三晋级五强,确实有点意外。
而最意外的是王靖雯晋级五强。
如果只从王靖雯在8进5的表现来看,王靖雯晋级五强没有问题。
毕竟王靖雯的作品很戳心,唱得也很有感情,甚至把吉克隽逸唱哭。
但是作为比赛,王靖雯能够晋级很让人费解。
很多比赛的规律似乎在她身上不起作用。
比如:在11进8,王靖雯忘词好几秒,出现严重失误,结果专业评审还是给了她31票,让她成功晋级八强。
再比如:王靖雯的歌曲虽然词写得很好,但是旋律上都差不多,感觉就是一个味道,听一首和听多首区别不大。
正常情况下,这会让人审美疲劳,很不利于比赛。
但是王靖雯在8进5,还是之前那一套,专业评审却没有审美疲劳,给了王靖雯45票。
于是一个问题自然产生:为何王靖雯能晋级五强?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必须明白专业评审的构成。
专业评审中有媒体人,这部分评审更多的是代表大众。
他们的音乐审美与大众差不多。
他们会在乎失误,但是并不会在乎审美疲劳。
这点应该好理解,毕竟很多热门歌手,风格虽然单一,但一样受欢迎。
所以,风格单一的王靖雯只要把歌曲唱得好,唱得感人,可以获得这部分评审的支持。
专业评审中还有乐评人,乐评人在观众与音乐人之间,是一个桥梁。
他们的音乐素养,要比观众高,在乎的东西也与观众不太一样。
他们对忘词这种失误的容忍度更高,但是会审美疲劳。
专业评审中还有音乐人,他们是音乐素养的代表,是专业性的代表。
他们的音乐审美与乐评人与观众又不太一样。
他们对忘词的容忍度会更高,但也更容易审美疲劳。
正常情况下,一个风格从头唱到尾的王靖雯很难赢得乐评人、音乐人的喜爱。
但是她还是晋级了,原因呢?
这个原因吉克隽逸已经在节目中说了。
也许是王靖雯唱哭了吉克隽逸,让吉克隽逸情绪有些激动,所以说了一些大实话。
吉克隽逸在点评王靖雯时说了这样一段话:“而且我有听很多的制作人,都在讨论你的音乐,大家都在赞赏你的作品,你知道吗”。
当时听到吉克隽逸的这番话,一下找到了王靖雯晋级五强的原因,也解开了之前的不解。
很多制作人赞赏王靖雯的作品,说明什么?
说明王靖雯能够晋级五强,主要靠作品。
王靖雯的作品让音乐人、乐评人忽略了审美疲劳。
让王靖雯还没开始比赛,在音乐人、乐评人心中就有好感。
这种好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专业评审的判断。
从而导致王靖雯失误也可以有不错的票数,如果没有失误,只要作品够好,就可以拿高票。
但是这里是《中国好声音》,比的难道不是“好声音”吗?
千篇一律的演唱却可以因为作品的加分而晋级五强,这已经不是《中国好声音》。
为什么会如此?
今年是《中国好声音》十周年,去年出了一个发展很好的单依纯,今年也不能差。
而想要离开好声音之后还能发展得好,好作品比好唱功更重要,而且重要很多。
看看如今发展好的歌手,很多都是原创歌手就是最好的证明。
因此,能够写出好作品,写出受观众欢迎的作品的王靖雯就成了香馍馍。
从这点来看,王靖雯晋级五强很正常,甚至很可能是最后的冠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