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在线音乐 >> 在线音乐前景 >> 正文 >> 正文

多维互动清音在线七年级下册无锡景

来源:在线音乐 时间:2022/7/9

《无锡景》教学设计

第一稿

青岛第四十四中学王旭慧

一、教材分析

《无锡景》是一首江南民歌,旋律曲折婉转、清丽流畅,属于典型的江南小调。歌曲为五声调式,曲式为起、承、转、合结构,描述了无锡的历史名胜和风土人情,呈现出一幅幅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画卷。

二、教学目标

(一)能够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江苏民歌《无锡景》。

(二)能够理解旋律与歌词在表现音乐风格时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三)能够掌握小调的音乐特征。

(四)运用线条将歌曲旋律进行态势的图谱绘制出来,分析图谱,理解旋律在表现音乐风格时发挥的作用

(五)分析歌词的创作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歌词同旋律一样在表现音乐风格时发挥着作用。

(六)学唱江苏民歌《无锡景》,感受无锡人民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疫情当下,激发学生关爱、呵护自己的家乡和城市,激励城市乃至国家疫情防控做出自己的努力。

三、教学重点

能够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江苏民歌《无锡景》

四、教学难点

难点:能够理解歌词同旋律一样在表现音乐风格时发挥着巨大作用。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请你们欣赏一幅美丽的风景图画,大家觉得这是哪里呢我想大家肯定会毫不犹豫的说,这是咱们青岛的栈桥。其实呀,这并不是栈桥,而是无锡太湖著名的景点——“十里明珠堤”。无锡这个江南名城和咱们青岛一样俊美,泼墨山水,画中仙境,素有“太湖明珠,江南盛地”之称。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学唱江苏民歌《无锡景》,来一起领略这个充满温情和恬静的江南城市。

二、讲授新课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七年级上册讲到的关于中国民歌分类的知识点,即中国民歌按照体裁分类,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种,江苏民歌《无锡景》属于小调一类,小调有怎样的特点呢?我们可以在学唱江苏民歌《无锡景》的过程中来一探究竟。

不直接讲授小调的概念,而是在学唱时的各个步骤中完成对小调概念的认知。

师:请同学们初听全曲范唱,感受这首江南小调的有着怎样的音乐风格。

师:《无锡景》音乐风格细腻、温婉,它向远方而来的客人们展现一幅清丽、俊美的山水画卷。师:《无锡景》早在清末就已经流行于江南一带,经过百年来江南人民的传承、酝酿才使我们感受到了歌中无比的恋乡之情。

师:请同学们聆听第一段范唱,于此同时拿出画笔跟随老师的笔迹在准备好的白纸上画一画(可以重复一次),完毕后请同学们回答老师你纸上留下的笔迹体现了音乐的哪一个要素?

1、提高课堂参与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2、此环节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旋律的进行过程,加深学生对歌曲旋律的感受。

师:老师绘出的线条是根据歌曲旋律进行的感觉来完成的,那么同学们观察这些旋律线条能不能发现它们的进行有怎样的共同特点呢?师:《无锡景》旋律线条进行特点是上行旋律的尾部均会出现一个迂回的进行,这种旋律进行的特点如同江南水乡曲折婉转的邻屋河道,营造出了委婉、秀美的水乡风情。

引导学生理解旋律在塑造音乐风格和音乐形象时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师:下面请同学们跟随老师的琴声和歌声,尝试学唱第一段歌词。请同学们调整好坐姿,脊背挺直,头部端正、面带微笑、张开嘴巴。请同学们慢速跟随老师一起唱。

此环节采用跟唱,由浅入深,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师:同学们在演唱时注意波音和倚音的演唱(教师示范)。

师:请同学们跟随老师的琴声再演唱一次,注意装饰音的演唱。

巩固旋律的学习,提高演唱质量。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歌词于旋律的搭配有怎样的特点?

师:一字多音为江南民歌重要的特征,这首《无锡景》也无例外,此曲细腻、委婉的音乐风格也由此体现(教师示范)。

为后面突破教学难点做铺垫,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将之前单纯的旋律教学逐步转移至歌词的教学上来。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伴奏再演唱一次,为了能够体现《无锡景》细腻、柔美的音乐风格,请同学们用轻声来演唱,并运用柔和的嗓音的音色来表现。

通过设定具有挑战性的演唱要求,提升学生的演唱兴趣,提高演唱质量。

师:作为一首江苏无锡地方民歌,我想用无锡的方言来演唱将会更有味道,请同学们聆听采用无锡方言演唱的《无锡景》,听后谈一谈你的感受。

师:采用无锡方言演唱的《无锡景》,歌中清脆、伶俐的发音和无锡方言中的衬词使听者们感觉到一刹那被好客的无锡人民簇拥到了无锡的街巷之中。

师:无锡方言清秀俊美,吐字灵巧秀丽,映衬出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拥有着谦逊的性情和含蓄的情感表达,在《无锡景》歌词中也同样映衬着几分谦逊与含蓄

运用无锡方言的发音特点,透漏出无锡人民的性情,进而引出歌词的教学。

师:请同学们观察全曲三段歌词,看看歌词有怎样的特点呢?

生:衬词。

师:同学们找的非常准确,衬词作为歌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民歌展现地域色彩的重要表现。

师:请同学们再观察第二、三段歌词中,描述无锡各个名胜景点的相互位置有怎样的巧妙叙述呢?

师:《无锡景》的歌词巧妙的运用了具有定位作用的词语,如:“靠拉笃(靠在)”、“脚半边”、“相对”、“山脚下两半边”,这些词语神奇般地拉近了众多名胜之间的距离,如梅园“靠拉笃”太湖;惠山脚的一边是天下第二泉,惠山相对是锡山,两个山脚下之间有家泥佛店。这样的歌词让听者感觉到无锡处处美景相连、处处名胜不断。即体现了聪慧的无锡人民对家乡名胜美景甚多淳朴、含蓄的表达,同时也突显出《无锡景》这首民歌有着简洁、质朴的音乐风格。师:所以,同学们一定要认识到歌词与旋律一样在歌曲表现音乐风格时都会发挥着作用。

1、让学生理解歌曲音乐风格的塑造其歌词部分也发挥着作用。2、可以让学生在不觉中熟悉了第二、三段歌词内容,有利于全曲的学唱。

师:请同学们跟随老师的伴奏完成全曲的学唱。

师:请同学们再跟随伴奏演唱一次,注意演唱的姿势,面部表情以及音色、音量的掌控。

师:江苏民歌《无锡景》旋律细腻、委婉,巧妙运用无锡方言的口语作为衬词,歌词质朴、含蓄,此歌犹如一位美丽的无锡少女在热闹的人群中娓娓的将家乡的美景道给远方慕名而来的客人们。因此,《无锡景》非常符合小调的特征。什么是小调呢?即小调又称小曲,流行于城镇和集市的民间独唱、对唱、或歌舞小曲。小调体裁广泛,旋律流畅细腻,富于变化。常用衬字、衬句扩展音乐结构,加强情感表达。

通过《无锡景》音乐特征的学习,来认知小调民歌的特点,这样有参照的学习小调概念,能够加深学生们的理解。

三、课堂小结

师:江苏民歌《无锡景》展现了一幅底蕴深厚、生机勃勃的江南山水画卷,同时也提现出无锡人民质朴、温顺的民风,他们用音乐赞美着自己美丽的家乡,诉说着自己的乡情。而作为同样拥有美丽风景的青岛,也希望拥有着这样一方人民关爱着她、赞美着她。当下青岛疫情紧张,同学们应该以身作则,做好防护,居家勤奋学习,为青岛的美丽和健康的明天做出自己的努力。

《无锡景》教学设计

第二稿

青岛第四十四中学王旭慧

一、教材分析

《无锡景》是一首江南民歌,旋律曲折婉转、清丽流畅,属于典型的江南小调。歌曲为五声调式,曲式为起、承、转、合结构,描述了无锡的历史名胜和风土人情,呈现出一幅幅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画卷。

二、教学目标

(一)能够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江苏民歌《无锡景》第一段歌词。

(二)能够理解旋律在表现音乐风格时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三)能够掌握小调的音乐特征。

(四)运用线条将歌曲旋律进行态势的图谱绘制出来,分析图谱,理解旋律在表现音乐风格时发挥的作用

(五)学唱江苏民歌《无锡景》,感受无锡人民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

三、教学重点

能够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江苏民歌《无锡景》

四、教学难点

难点:能够理解旋律在表现音乐风格时发挥着巨大作用。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现在开始我们的音乐课,请听老师说一段方言,同学们来猜一猜这段方言是属于我国哪个地区的呢?请同学们边听边做出选择。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用方言演唱《无锡景》做铺垫。

生:

师:江南地区的方言清秀,吐字灵巧,映衬出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拥有着温良的性格和清丽、秀美的音乐文化。师:刚才老师说的那段方言具体是哪里呢?请同学们再听,地名就在方言中。同学们可以把地名发到互动消息中。

生:无锡

师:找两位同学,模仿老师“无锡”二字的发音,给同学们展示。

循序渐进,让学生体会方言。

生:模仿

师:两位同学说的非常地道,给他们点个赞。

二、讲授新课

师:今天我们就学唱一首描写无锡美景的江苏民歌——《无锡景》,中国民歌的分类包括号子、山歌、小调三种,这首民歌属于小调一类,那小调有怎样的特点呢?我们通过学唱《无锡景》来体会小调的魅力。

复习民歌并让学生明确《无锡景》在中国民歌中的位置。

师:请同学们初听范唱(普通话版),感受这首江南民歌有怎样的韵味,将你们的感受用简洁的词语发到互动消息中。

生:细腻、委婉、清丽、俊美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感受很透彻。

师:为什么会有细腻、委婉的韵味呢?我们来感受一下歌曲的旋律特点。

师:请同学们聆听用无锡方言演唱的《无锡景》,将旋律在进行时的音乐感觉,用线条绘制在歌谱上,之后请同将自己绘制的图谱画在老师的乐谱上给同学们展示(递粉笔)。

1、提高课堂参与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2、此环节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旋律的进行时的特点,加深学生对歌曲旋律的感受。

师:同学们画的很形象,旋律感受很到位。

师:老师也来画一画,同学看看老师跟着旋律进行画的线条是怎样的?

老师来进行示范,规范、总结谱图的特点,加强学生对图谱的理解。

师:同学们可以看出老师画的线条,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上行线条的尾部均会出现一个迂回的进行,而同学们所感受到的细腻和委婉,实际上就来源于这种旋律的进行。这种曲调犹如江南水乡曲折婉转的邻屋河道,营造出了委婉、秀美的水乡风情。

师:请全体同学跟随音乐和老师一起,手指冲着镜头,在悬空中挥一挥这种上行迂回的线条。

师:在这里老师要给同学们布置课后任务,老师将《无锡景》的音频发到本群中,通过本节课的感悟,同学们再画一画对《无锡景》旋律的感受,看看有没有新的灵感,将画出来的作品通过图片的形式发到本群中,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师:为了更好的感受《无锡景》的柔美和温婉,让我们一起唱一唱这首歌曲。先听老师用无锡方言来唱《无锡景》,如果老师唱的很地道,请在屏幕前给老师鼓鼓掌。(自弹自唱)

老师亲身示范,拉近学生与民歌的距离,方便学生模仿。

师:谢谢同学们。这首民歌细腻、委婉的韵味除了体现在旋律进行时的高低起伏,在节奏的特点上同样也显现了江南地区精致、柔美的地域风情。

师:请同学们观察乐谱中标有蓝色和红色的小节,标蓝的小节节奏舒展,而标红的小节节奏灵巧,纵观歌谱这种疏密有致、错落有序的节奏特点,使得此曲增添了许多精致、柔美的韵味。

用接唱的方式唱谱,降低难度、增加趣味,并在唱谱的过程中熟悉节奏的特点。

师:现在老师选一位同学,请这位同学跟随老师唱一唱歌谱,我唱蓝色节奏舒展的小节,同学唱红色节奏紧凑的小节,我们来一次接唱乐谱的练习,其它同学在静音下也唱红色小节。

生:唱

师: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完整的演唱乐谱,注意老师标红的重点、难点的小节,唱好它们的节奏。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位无锡少女的演唱,听一听她是如何表现她的乡音的。

师:同学们观察乐谱中有很多的装饰音包括波音、倚音的出现,这些装饰音都使得这位无锡少女的演唱更具有江南音乐的韵律,同时也展现了江南少女清秀、俊美的气质。

有针对性的学习,突破歌曲中的难点位置。师:同学们我们再完整唱一遍乐谱,注意老师标绿下装饰音的演唱,一定要细腻、流畅。

师:老师再连线一位同学,请同学们自告奋勇,让我们也用无锡方言来唱一唱。

师:这位同学我们用一个有趣的唱法,我唱1到4小节之后,你跟唱第3、4小节。其他同学在静音下,跟着一起唱。

有益于学生模仿方言学唱,及时的模仿能够增加学生的学唱自信心。

师:同学们一定要注意一字多音的演唱,不要含糊,唱清楚。另外衬词也要认真去吐字、发音,这些都能够体现江南民歌的地域特色。师:现在老师要连线三位同学,用普通话来齐唱,想不想在同学们的面前当一次主播呀,请大家踊跃举手吧。师:三位同学注意,会有延迟,不要担心,只需跟随自己所听钢琴伴奏演唱即可,我和同学们会认真听的。

师:同学们唱的非常棒,虽然有延迟,但这就是在线课堂魅力,老师非常满意你们的表现。师:最后请全体同学们与老师一起演唱,坐直身板,头正,面带微笑,用明亮的声音演唱一下,将无锡人民对家乡的赞美唱在你们的歌声里。

师:老师在屏幕前感受到了同学们入情的演唱。

师:江苏民歌《无锡景》旋律细腻、婉转,节奏精致,歌曲韵味十足,犹如一位无锡少女在向宾客介绍自己的家乡一样,娓娓道来。师:同学在这里老师给全体同学们布置一项实践的作业,课后我会将《无锡景》的伴奏音频发到本群中,请同学们自行下载,随后跟随伴奏演唱,录制成音频文件,发到群中进行展示,鼓励同学们用无锡方言来录制,老师期待你们的歌声。

师:江苏民歌《无锡景》旋律细腻、流畅,歌词中有衬词。《无锡景》属于小调,那什么是小调呢?

通过梳理、总结《无锡景》的音乐特征来学习、理解小调的艺术特点。

师:小调又称小曲,流行于城镇和集市的民间独唱、对唱、或歌舞小曲。小调体裁广泛,旋律流畅细腻,富于变化。常用“衬字”、“衬句”扩展音乐结构,加强情感表达。

三、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本次音乐课《无锡景》的学唱,使同学们感受到了江南民歌细腻、委婉的音乐风格和无锡人民对家乡的无比眷恋,同学们也积极的完成了《无锡景》的学唱任务。我们将在下节课继续学习《无锡景》二、三段歌词的学唱,同样也会有更加精彩的内容等着你们。

师:最后提醒同学们两项课后实践活动内容:

1、绘制旋律线条;

2、录制独唱音频,请在课后及时提交。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

《无锡景》教学设计

第三稿

青岛第四十四中学王旭慧

一、教材分析

《无锡景》是一首江南民歌,旋律曲折婉转、清丽流畅,属于典型的江南小调。歌曲为五声调式,曲式为起、承、转、合结构,描述了无锡的历史名胜和风土人情,呈现出一幅幅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画卷。

二、教学目标

(一)能够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江苏民歌《无锡景》第一段歌词。

(二)通过多遍的聆听和跟唱,来感受、记忆、品味歌曲。

(三)能够掌握小调的音乐特征。

(四)运用线条将歌曲旋律进行态势的图谱绘制出来,分析图谱,理解旋律在表现音乐风格时发挥的作用

(五)学唱江苏民歌《无锡景》,感受无锡人民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

三、教学重点

能够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江苏民歌《无锡景》

四、教学难点

难点:能够熟练、准确的唱谱,在唱谱的过程中逐渐记住歌曲旋律。

五、教学过程

二、激趣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现在开始我们的音乐课,请听老师说一段方言,同学们来猜一猜这段方言是属于我国哪个地区的呢?请同学们边听边做出选择。

生:

师:江南地区的方言清秀,吐字灵巧,映衬出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拥有着温良的性格和清丽、秀美的音乐文化。师:刚才老师说的那段方言具体是哪里呢?请同学们再听,地名就在方言中。同学们可以把地名发到互动消息中。

生:无锡

师:找两位同学,模仿老师“无锡”二字的发音,给同学们展示。生:模仿

师:两位同学说的非常地道,给他们点个赞。

二、讲授新课

师:今天我们就学唱一首描写无锡美景的江苏民歌——《无锡景》,中国民歌的分类包括号子、山歌、小调三种,这首民歌属于小调一类,那小调有怎样的特点呢?我们通过学唱《无锡景》来体会小调的魅力。

师:请同学们初听范唱(普通话版),感受这首江南民歌有怎样的韵味,将你们的感受用简洁的词语发到互动消息中。

生:细腻、委婉、清丽、俊美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感受很透彻。

师:为什么会有细腻、委婉的韵味呢?我们来感受一下歌曲的旋律特点。

师:请同学们聆听用无锡方言演唱的《无锡景》,将旋律在进行时的音乐感觉,用线条绘制在歌谱上,之后请同将自己绘制的图谱画在老师的乐谱上给同学们展示(递粉笔)。

师:同学们画的很形象,旋律感受很到位。

师:老师也来画一画,同学看看老师跟着旋律进行画的线条是怎样的?师:同学们可以看出老师画的线条,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上行线条的尾部均会出现一个迂回的进行,而同学们所感受到的细腻和委婉,实际上就来源于这种旋律的进行。这种曲调犹如江南水乡曲折婉转的邻屋河道,营造出了委婉、秀美的水乡风情。

师:请全体同学跟随音乐和老师一起,手指冲着镜头,在悬空中挥一挥这种上行迂回的线条。

师:在这里老师要给同学们布置课后任务,老师将《无锡景》的音频发到本群中,通过本节课的感悟,同学们再画一画对《无锡景》旋律的感受,看看有没有新的灵感,将画出来的作品通过图片的形式发到本群中,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师:下面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唱一唱乐谱,一共连续唱四遍,先易后难,请同学们一关一关来挑战。

通过简单的跟唱乐谱,由浅入难,每个环节的跟唱都是在突破着歌曲学习的重点、难点,看似简单的四遍跟唱,同学们可以很轻松的完成对歌曲旋律的记忆。

师:第一关,老师标注了换气的位置,换气后的第一个音老师也会用钢琴弹出提示音,以保证同学们的音准师:第二关,老师将旋律中密集节奏标了出来,增强了唱谱难度。师:第三关,老师标出了波音和倚音两种装饰音的位置,同学们要唱的灵巧而清晰。

师:第四关,同学们需要将前三关的挑战在这一关中一气呵成,将江南优美、细腻的韵味唱在歌声中。

师:刚才同学们一共跟随老师唱了四遍,同学们可以放松一下,老师相信你们对这个旋律慢慢的记住了。民歌的学习是需要我们聆听、感受,同时还要记住它,记住了我们才能唱好它,品味其中的韵味。

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位无锡少女的演唱,听一听她是如何表现她的乡音的。师:老师连线一位同学,请同学们自告奋勇,让我们加上歌词也不妨用无锡方言来唱一唱。

师:这位同学我们用一个有趣的唱法,我唱1到4小节之后,你跟唱第3、4小节。其他同学在静音下,跟着一起唱。

师:同学们一定要注意一字多音的演唱,不要含糊,唱清楚。另外衬词也要认真去吐字、发音,这些都能够体现江南民歌的地域特色。

师:现在老师要连线三位同学,用普通话来齐唱,想不想在同学们的面前当一次主播呀,请大家踊跃举手吧。

师:三位同学注意,会有延迟,不要担心,只需跟随自己所听钢琴伴奏演唱即可,我和同学们会认真听的。

师:同学们唱的非常棒,虽然有延迟,但这就是在线课堂魅力,老师非常满意你们的表现。

师:最后请全体同学们与老师一起演唱,坐直身板,头正,面带微笑,用明亮的声音演唱一下,将无锡人民对家乡的赞美唱在你们的歌声里。

师:老师在屏幕前看到了同学们入情的演唱。

师:江苏民歌《无锡景》旋律细腻、婉转,节奏精致,歌曲韵味十足,犹如一位无锡少女在向宾客介绍自己的家乡一样,娓娓道来。

师:同学在这里老师给全体同学们布置一项实践的作业,课后我会将《无锡景》的伴奏音频发到本群中,请同学们自行下载,随后跟随伴奏演唱,录制成音频文件,发到群中进行展示,鼓励同学们用无锡方言来录制,老师期待你们的歌声。

师:江苏民歌《无锡景》旋律细腻、流畅,歌词中有衬词。《无锡景》属于小调,那什么是小调呢

师:小调又称小曲,流行于城镇和集市的民间独唱、对唱、或歌舞小曲。小调体裁广泛,旋律流畅细腻,富于变化。常用“衬字”、“衬句”扩展音乐结构,加强情感表达。

三、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本次音乐课《无锡景》的学唱,使同学们感受到了江南民歌细腻、委婉的音乐风格和无锡人民对家乡的无比眷恋,同学们也积极的完成了《无锡景》的学唱任务。我们将在下节课继续学习《无锡景》二、三段歌词的学唱,同样也会有更加精彩的内容等着你们。

师:最后提醒同学们两项课后实践活动内容:

1、绘制旋律线条;

2、录制独唱音频,请在课后及时提交。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

课后反思

《简化方法、夯实基础》

——线上教学面临的挑战和思考

青岛第四十四中学王旭慧

一、学唱课中,简化方法、夯实基础

当下疫情环境中,线上教学成为了常态,我认为音乐学科是面临最大挑战的学科,没有之一,因为音乐课除了欣赏外,还有一项是学唱,我在为“线上课”进行备课的时候,一开始是很排斥选择教唱类课题的,一想,通过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在一节课中就能让全班同学学好一首完整的歌,我感觉是很难实现的,歌曲中音准、节奏、强弱这些基本的要求都很难达成,加上网络不可避免的延迟,沟通上的不及时,感觉无法操作。计划把学唱课留到恢复线下教学中进行讲授,但最后我还是尝试了。

在备课初期,自己认为很好的教学环节,在上课时发现根本在线上实现不了,还是很沮丧。通过与张老师的交流,张老师给我一个理念让我思路开阔了起来,就是“宜简不宜繁”,后来我的理解就是在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时候,为了实现一个教学目标,你可以先思考一下选择最简单、最普通、最常规的方法来实现,如果你想到了,你就去做,肯定会让你豁然开朗的。貌似在线下课堂上平平无奇的方法,甚至于感觉很Low的方法,在线上反而有益于操作,反而能绽放出光彩。

记得张老师跟我说过,我们的音乐教学少一些高大上,多一些质朴,多一些符合音乐学习规律的手段,返璞归真更好。例如,我的《无锡景》这节课,唱谱的环节我就设计的比较复杂,学生的接唱环节;展示方言演唱的环节,使得学生的聆听碎片化了,看似花样很多,但不适用。因此,我又和张老师请教,又重改了思路,重新设计了唱谱的环节,看似简单的连续四遍唱谱,却有效的夯实了聆听和记忆的过程,记忆扎实了,学生才能熟悉,熟悉了才能唱好。

所以,在线上的学唱课中,简化、夯实最基础的教学环节才是最有效的,屏幕前的学生即能够接受、也能操作,老师也轻松,教学目标也能够很好的达成。

二、实用的钉钉操作

为了能够让全区音乐学科线上教学顺利进行,让信息技术手段为音乐线上教学服务,张老师特意组建了音乐教研网播技术攻坚团队,这个团队由我区名师由嘉老师带队,进行网络技术攻坚,为咱们全区的音乐线上教学铺平了道路。

在这样一支有着坚定信念的技术攻坚团队的帮助下,我获得了有关钉钉操作的很多经验和宝贵的操作手段。1、“递粉笔”功能,可以让孩子通过图画来表现音乐,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做好图谱教学。2、用钉钉上课时建议用在线课堂,功能多,可以全员开摄像头,能够随时看到学生的互动情况。3、如果想观看视频不要导入到“在线课堂”界面中,容易在学生端有卡顿,建议用共享窗口,共享播放器中的视频。

以上就是我针对此次疫情期间线上教学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思考的一点论述,请各位领导、老师指正。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