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里的音乐多了传播渠道,也使得人们听歌的便利性增加。由实体唱片到电子专辑的过渡,其实也是人们对“收费音乐”概念淡化的过程。音乐是否应该收费,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但华语乐坛从来没有免费的音乐,制作一首歌的成本也远非你想的那么低廉。制作一首歌曲,普遍需要5个步骤:词曲、编曲、录音、混音和母带。第一步,词曲。对于一个有创作能力的音乐人来说,这部分的成本主要是时间,因为它的创作耗时是不可控的。比如叶佳修写《外婆的澎湖湾》仅用了10分钟,而李宗盛的《山丘》从有旋律到填词完成,总共跨越了10年的岁月。另外,有些音乐人为找寻灵感,“采风”也需要资金支持才能完成。李宗盛第二步,编曲。编曲也可称为“伴奏”,这个环节是为了是把歌里用到的所有乐器具体化。对于一首只有旋律词曲的歌,要找专业的编曲师为它制作伴奏。因为每个人对歌曲的理解不同,所以编曲师的水平也有高有低,制作“伴奏”的成本也会有所不同,低至数百,上达数万都属正常。第三步,录音。“伴奏”确定以后,要找专业的乐手到录音棚里录歌。根据“编曲”需要乐器的种类,可能会请到鼓手、吉他手、弦乐团、和声等,每个乐手的费用是不等的。另外,录音棚是声学装修,它的建筑成本相当不菲,租用录音室录歌是要按照小时收费的。录音室一览第四步,混音。在录音室录好的歌曲原始文档,表现在混音师的电脑上是独立的“轨道”,比如吉他单独一个轨道,人声又是一个单独的轨道。每一个独立“轨道”的音色后期都会经过调校,“伴奏”整体表现不足的时候还需要添加乐器“轨道”。所以,混音师相当于重新对作品进行了创作,需要收取“混音”费用,而这个费用根据歌曲“轨道”的多少也是不等的。鼓手第五步,母带。发布一张实体唱片,必须要有“母带”,而所谓正版专辑,正是通过拷贝“母带”得来。将混音后的歌曲做最后一轮的修整,“母带师”要收取“母带处理”的费用。这个环节通常以整张专辑为单位,所以其费用也是按照整张专辑收费。许嵩以上五步,即为一首歌曲创作的全过程。其中每个环节的具体费用并未为大家一一列出,因为工序繁杂不能一概而论,也因为音乐本属“艺术品”,制作一首歌花费掉的金钱数字或许很高,但音乐创作人付出的的心血或许更值得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290.html